三位閩商簡介:
林文鏡,福清人,世界福清同鄉(xiāng)聯(lián)誼會常務副主席,融僑集團董事長
胡鋼,安溪人,福建新大陸集團總裁
郭加迪,莆田人,旅匈華人總商會會長,郭氏集團總裁
昨天,記者就閩商精神、閩商性格、閩商處事風格、閩商的道德理想等問題,采訪了參加首屆世界閩商大會的林文鏡、胡鋼和郭加迪。閩商大會召開前,這三人并不相識,但三人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都同樣詮釋了“閩商精神”———
閩商“敢拼”
記:有人說,《愛拼才會贏》這首歌是閩商精神的一種生動體現?
郭:福建人愛拼,首先是敢拼,有點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所以我的許多海外朋友都十分欽佩福建人敢于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闖蕩。有這樣一種說法:世界上有人住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必有福建人,有福建人的地方必有成功的閩籍企業(yè)家。
〔話外音:郭加迪當年走出家鄉(xiāng)做生意時,不知要到哪里去?他走遍了全國除臺灣和西藏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區(qū),后來想把生意做到海外,就到泰國做商務考察。因為那時中國人到東歐可以免簽,所以盡管不會說一句匈牙利語,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張飛機票飛到了布達佩斯,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到那里的中國人?!?SPAN lang=EN-US>
胡:閩商敢拼,最突出的就是敢冒險,既敢冒山高路遠之險,也敢冒人地生疏之險,還敢于舍棄到手的名利去爭取更大的成功。閩商不怕失敗,任何險境、困境都難不倒他們。
〔話外音:胡鋼大學畢業(yè)后,在國有企業(yè)發(fā)展得很好。但為了實現知識分子產業(yè)報國理想,他帶著16個年輕人下海創(chuàng)辦了實達集團,并冒險引進股份制,使“實達”成為中國第一個股份制高科技企業(yè)。在“實達”最紅火的時候,因為想創(chuàng)辦一個由技術骨干控股、能快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的新型企業(yè),他又離開了“實達”,創(chuàng)辦了新大陸集團公司。〕
林:閩商的敢拼,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目標堅定,有毅力、有恒心、有韌勁,遇到再大困難都百折不撓。閩商的堅強,與北方人的剛烈不同。像能穿透高山堅石的涓涓細流,沒有咆哮的巨浪,但能起到排山倒海的作用。
〔話外音:林文鏡在一次與家鄉(xiāng)政府官員沿福清海岸線考察時,發(fā)現了江陰半島可建深水良港,便用10年的時間堅持宣傳江陰,奔波于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推介江陰,并率先在江陰投資建起了第一個碼頭,結束了福清無海港的歷史,還第一個在江陰投資特大型重工業(yè)?!?
閩商“會拼”
記:膽大的人多,而且想拼的人也多,為什么那么多的閩商會成功?
胡:我覺得閩商不僅僅“敢拼”,而且“會拼”。因為“敢拼”,使閩商比別人多了幾分商機。閩商的聰明才智,又使他們非常善于捕捉機會把握機遇,閩商大膽但不盲干,能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思路,找出通向成功最近的路。
〔話外音:胡鋼領導的新大陸集團,在中國首創(chuàng)“借腦”引智新方式,不求人才為我所有,只求人才為我所用。他首創(chuàng)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yè)新型股權形式、中國高科技企業(yè)將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商品的機制。〕
林:閩商非常聰明,他們對發(fā)財的機會有異常敏銳的洞察能力,而且不墨守成規(guī),不拘泥于一業(yè)。
〔話外音:林文鏡在海外擁有自己的礦山、碼頭和世界最大的水泥廠、面粉廠。但回國投資后,他沒有囿于自己熟悉的行業(yè),而是投身于前景看好的地產業(yè)、信息產業(yè)、港口物流業(yè)和臨港重工業(yè)?!?/FONT>
閩商人緣好
記:閩商為何在世界各地都能立足?
郭:閩商在世界各地都很有人緣。我在中國32個省(市、自治區(qū))經商,在8個國家有產業(yè),無論到哪里,都有人幫助我,我和當地人都處得很好。我到匈牙利時,一句當地話都不會說。但我通過義務幫別人做事,通過自己沒日沒夜的苦干,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很多當地人打著手勢幫助我。
林:閩商有好人緣,在我看來,先是因特別能吃苦耐勞激起了人們的同情、好感,又因為肯幫人、仗義,給人以信任感。還有一個我覺得很重要,我們在海外的閩商都秉承中華民族好傳統(tǒng),如孝順、顧家、進取、有理想、愛鄉(xiāng)、愛國,這些也都能讓周邊的人尊重你。好人緣,使我們經商成功的概率高,空間不斷擴大。
胡:人都有嫉妒心。但閩商有一大優(yōu)點,就是看到別人比自己發(fā)展得好,不是想方設法把你拉下來,而是想方設法趕上你。閩商的競爭是良性的,使得閩商的族群越來越大。
閩商低調
記:我們知道,無論是國內閩商,還是海外閩商,身家過百億者不少,但為何在各種富豪榜上鮮有閩商名字?
胡:閩商都很低調,不愛宣傳,不愛夸耀,這與他們的務實性格有關。牟其中當年紅遍全國時,國內閩商中比他富的人多得是,但沒有一個像他那樣不停地炒作自己。我與很多閩商談過,他們都冷靜地看待富豪排行榜,覺得這于做大事業(yè)無補。我注意到一點,沒有一位閩商稱自己是富翁。閩商低調,還表現在他們不講排場,不愛與人攀比。很多閩籍富商,住的都是普通套房,坐的是一般的車子。
閩商愛鄉(xiāng)
記:我認識很多閩商,他們生活很節(jié)儉,但捐贈家鄉(xiāng)卻不惜巨資,這是為什么?
胡:愛國愛鄉(xiāng)是所有中國人的共有特點。閩商的傳統(tǒng),回報家鄉(xiāng)就是對自己事業(yè)的肯定。許多閩商都有這樣念想:我再富,事業(yè)再成功,但如果不捐給家鄉(xiāng),就不能算成功。
林:想讓家鄉(xiāng)富起來,想讓鄉(xiāng)親過上好日子,是許多閩商拼搏的動力。我覺得有錢捐給家鄉(xiāng)就像孝順母親一樣正常。
〔話外音:上個世紀60年代,林文鏡生意剛發(fā)達,就立即寄錢回家鄉(xiāng)。改革開放后,又寄錢為家鄉(xiāng)買拖拉機、修路、拉電線、送電視?;剜l(xiāng)投資后,捐建了兩個公園、8公里長的堤壩、治理兩條被污染的河流、辦了14所學校和幼兒園,還建了醫(yī)院?!?o:p>